年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的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可采用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因此被称为台风。在2000年开始决定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了一张新的命名表,每个国家地区提出10个名称,编号的前两位则是年份,后两位是暴风在此年生成的顺序。
台风在中国古代叫飓风,后来改叫台风。台风是英文Typhoon的谐音,最初源自希腊神话中象征风暴的妖魔巨人的名字堤丰(Typhaon)。在古代,人们把每年东南沿海肆虐的大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台风这一名称。清王士禛《香祖笔记》记载: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
我国采用的台风委员会命名方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亚太经社会所属的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台风名称是根据其强度命名的。台风强度分为五级,从弱到强依次为:热带低压、热带中压、热带高压、超热带高压、超热带低压。台风名称是根据其爆发时间命名的 台风名称是根据其爆发时间命名的。
台风命名表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简称为台风命名法。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大致5年左右轮回一次。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1、台风名字是事先确定的,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3个地区以及11个成员国所提供,按照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香港。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的循环使用。
2、我国最初提出的是个台风名称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之后因为2005年的“龙王”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龙王“退役”,改为海棠。
3、我国采用的台风委员会命名方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亚太经社会所属的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4、从2000年开始,台风的命名权转交给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管理。 目前的台风名字来源于14个亚太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的提名,每个国家提供10个名字,共计140个名字。 日本气象厅负责按照顺序给台风命名和编号,这些名字会循环使用。
1、台风名字的由来 台风名字是事先确定的,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3个地区以及11个成员国所提供,按照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香港。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照顺序年复一年的循环使用。
2、台风的名字不是有了台风才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
3、台风的名字是由台风委员会各个成员国轮流命名的。这一制度的建立始于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国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届会议,会议决定研究并采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使用具有亚洲风格名字的建议,并指派台风研究协调小组(TRCG)负责研究执行的细节。经过一年的努力,TRCG提出了关于命名的建议。
1、台风的名字不是有了台风才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
2、台风的名字并非在台风形成后才随机选取,而是提前就设定好的。
3、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
4、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达到同样强度的大型热带气旋被称为飓风。 台风的命名始于二战时期,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时开始给台风取名,起初名字均为女性。 1979年起,台风命名中加入了男性名字。 从2000年开始,台风的命名工作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
5、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规定,这14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色给台风取名,每个国家和地区能取10个名字,一共凑齐140个,制成台风命名表进行排列,以便循环使用。
上一篇:有含义的名字(有含义的名字女)